国内新闻
芸豆分人工客服电话
2023-12-07 03:25:31
芸豆分人工客服电话:0459-666-1110人工客服电话:0419-296-8888工作时间是:上午9:00-晚上21:00。处理还款,协商还款,逾期还款,提前还款各方面问题等相关问题

沙漠变绿洲 绿洲变“金山”(新气象 新作(zuo)为(wei)),华山,湿地,中卫

图①:黄河中卫段(duan)的湿地里,候(hou)鸟展翅飞翔。

马 德摄

图②:中卫市香山湖湿地公(gong)园(yuan)。

图③:在中卫市沙坡头区,黄河“大(da)拐弯”与腾格里沙漠构(gou)成了一幅壮丽(li)图景。

(本文照片除署(shu)名(ming)外(wai)由中卫市旅游和文化(hua)体育广电局供图)

“你晓得,天下的黄河,几(ji)十几(ji)道(dao)弯哎,几(ji)十几(ji)只那船上,几(ji)十几(ji)根竿哎,几(ji)十几(ji)个艄公(gong)哟,把船来搬……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,黄河边的羊皮筏子上,船夫清亮(liang)的歌声让游客沉醉(zui)。

中卫地处黄河前套(tao)之首,穿城而过的黄河流经市域(yu)182公(gong)里,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。近年来,中卫市在统筹经济发展的同时(shi),把生态环境保护作(zuo)为(wei)重中之重。截至2023年末,黄河中卫段(duan)总(zong)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优,劣Ⅴ类水体清零;全年完成营造林(lin)17.623万亩;188万亩沙丘(qiu)已治理170万亩,剩余18万亩主要用(yong)于发展旅游、光伏产业(ye),北部防沙治沙屏障持(chi)续巩固。

一群归鸟,见(jian)证(zheng)黄河生态向好

轻轻勾(gou)勒几(ji)笔(bi),一只正在觅食的红嘴鸥(ou)就跃然(ran)纸上。“这两年环境好了,不光有红嘴鸥(ou),还有鹤鹬、金眶鸻等。”临近黄昏(hun),黄河边上的香山湖湿地公(gong)园(yuan)一片湖光树影,中卫市林(lin)业(ye)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巡查员王春媛一边用(yong)望远(yuan)镜观察(cha)鸟类,一边仔细(xi)作(zuo)画(hua),“每多一种鸟,我就记录一种,这两年下来,已经有五六(liu)张画(hua)了。”

香山湖湿地公(gong)园(yuan),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城区南郊,是黄河流经宁夏后造就的第(di)一块湿地。由于离市区近,过去(qu)河道(dao)污染严(yan)重,同时(shi),过度(du)捕鱼和农田(tian)占用(yong)湿地,也(ye)让两岸的生态急(ji)剧恶化(hua)。近几(ji)年,通过实施退渔还湖、退田(tian)还湿,黄河两岸的河湖水系(xi)得以自然(ran)连(lian)通,湿地生态功能(neng)和健康水平(ping)有了明显提(ti)升。

如今,从空中俯瞰香山湖湿地公(gong)园(yuan),碧水荡(dang)漾,绿树成荫(yin),成为(wei)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(qu)处。环境改(gai)善,候(hou)鸟也(ye)频频过来“打(da)卡(ka)”。2021年,香山湖湿地公(gong)园(yuan)仅人工监测(ce),就发现湿地水鸟累计52种6500余只,湿地鸟类数量及(ji)种类逐年增加。

踩着泥土松软的堤岸,王春媛放下望远(yuan)镜,指向湖面。远(yuan)处,雪白的天鹅正歪头梳(shu)理着羽毛(mao)。“这几(ji)年,我们实施湖长制,加强水环境保护,畅通了水系(xi)流通,改(gai)善了水质,又花大(da)力气修复湿地公(gong)园(yuan)内水生、陆(lu)生植被。你看,改(gai)善了野生动物栖息(xi)环境,鸟儿就都回来了。”王春媛说。

为(wei)了加强滩区治理,中卫市全面落实河(湖)长制,打(da)击侵占河湖沟道(dao)、破坏河湖环境违法行(xing)为(wei)。同时(shi),加大(da)滩区生态修复和岸线(xian)保护,疏通、连(lian)接沿河沟湖等水系(xi),加强水质提(ti)升和生态修补,推进滩区退耕还湿还草,打(da)造黄河两岸引排得当、循环通畅、蓄泄兼畅、调控(kong)自如的河道(dao)生态。

“滨(bin)水带生态修复计划修复面积1626.87亩;河心滩生态修复20处,退耕还湿还草面积1197.67亩……”中卫市水务局水旱(han)灾害防御服务中心主任王学贤说,“今后5年内,中卫还要再设计种植经济林(lin)面积7316亩,种植生态林(lin)17070亩,为(wei)的就是打(da)造黄河堤岸生态屏障。”

近年来,中卫市遵循“优先保护、科(ke)学恢复、合理利用(yong)、持(chi)续发展”原则,初步形(xing)成了以湿地类型自然(ran)保护区、湿地公(gong)园(yuan)为(wei)主,湿地保护小区为(wei)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(xi),出现了一批水不断流、绿不断线(xian)、景不断链的湿地景观,生态效益持(chi)续彰显。

数张照片,记录南华群山蝶变

一场大(da)雪让南华山国家级自然(ran)保护区银(yin)装素裹。

南华山保护区位于中卫市海原县境内,总(zong)面积为(wei)20121公(gong)顷,是宁夏中南部地区的“绿色水塔”和“天然(ran)氧(yang)吧”,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。在保护区巡林(lin)点,靠着炉火,海原县文化(hua)旅游广电局工作(zuo)人员李进兴拿(na)出3张照片给记者看。这3张照片分(fen)别拍摄于1989年、1998年、2006年的夏天,见(jian)证(zheng)了南华山变绿的过程。

时(shi)间(jian)回到1985年。当年,李进兴被调到海原县一个乡镇的农科(ke)站工作(zuo)。家在县城,工作(zuo)在乡镇,李进兴每周往返于两地,必经之地是南华山。

“走进南华山,一眼望去(qu),光秃秃的,树木(mu)稀少,春天黄沙弥漫。”李进兴说,乱(luan)垦(ken)乱(luan)伐、过度(du)放牧,造成南华山地表裸露、水土流失(shi)、雨(yu)量减少、土地荒漠化(hua)日趋严(yan)重。那时(shi),他(ta)拍下了第(di)一张照片。

自上世纪80年代起,海原县在南华山实施水源涵养(yang)的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工作(zuo),但工作(zuo)一度(du)困难(nan)重重。

“种活一棵树,比养(yang)活一个娃娃还难(nan)。”南华山国家级自然(ran)保护区职工田(tian)风(feng)义说,路不通、缺水,种树难(nan);同时(shi),植树不科(ke)学,树难(nan)活;此外(wai),人为(wei)的破坏也(ye)是树难(nan)活的原因之一。

找到问题后,田(tian)风(feng)义与三位技术员制定了“先山下,后山上”“先修路,后整地,再造林(lin)”的思路,科(ke)学规(gui)划、合理种植,破解了难(nan)题。1994年,南华山水源涵养(yang)林(lin)工程顺(shun)利实施。

1998年夏天,李进兴带着相机,站在1989年夏天拍照的位置,按下快门,拍下了见(jian)证(zheng)南华山变化(hua)的第(di)二张照片。

种活了树不代表就可(ke)以高枕无忧了,新的问题也(ye)接踵而至。“我们前面种,牛(niu)羊在后面吃。种树不保护,等于白劳动。”田(tian)风(feng)义说。海原县成立了宣传队和护林(lin)队,对养(yang)殖户在南华山放牧行(xing)为(wei)进行(xing)规(gui)范。

1999年,海原县实施退人还山工程,陆(lu)续对南华山保护区核心区429户居民1889人进行(xing)了生态移民整村搬迁。2003年5月,宁夏全境实施封山禁牧,牛(niu)羊进圈,退耕还林(lin)。至此,南华山被彻底保护起来。

30多年来,南华山保护区的森林(lin)覆(fu)盖率由原来的不足10%,提(ti)升到了30.37%,植被覆(fu)盖度(du)达95%以上。

“我找到了以前拍照的地方,但是已看不清那座红房子。”2006年夏天的一个周末,李进兴再一次拿(na)上相机去(qu)了南华山。李进兴说的“红房子”,即五桥沟管理站的红瓦房子。它已淹没在了森林(lin)里。对着红房子的位置,李进兴按下了相机快门。

步履不停,保护仍在路上,今年,南华山保护区管理处立足适地适树和近自然(ran)原则,人工促进生态修复面积5万亩,共栽(zai)植云杉、白桦、文冠果、刺玫等乔灌木(mu)236万余株。

“功成不必有我,功成必定有我,李进兴的3张照片是南华山生态变好的佐(zuo)证(zheng)。”田(tian)风(feng)义说,30多年了,一批南华山林(lin)业(ye)人退休了,但新的力量补充进来。“现如今树苗上山,还能(neng)无人机转运。以前一些无法送达树苗的地方,也(ye)能(neng)种树了。我们相约,10年后再来一趟,拍张照,再来看看那时(shi)的南华山!”

万亩牧场,谱写(xie)沙漠治理新篇

中卫市还有广阔的腾格里沙漠。从“治沙”到“用(yong)沙”,向沙漠要土地,从沙漠得效益,成为(wei)中卫生态建设的一大(da)主题。

走进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中卫市沐(mu)沙牧场,杨树、旱(han)柳、刺槐等防风(feng)固沙林(lin)带环绕四(si)周,枣树、桃树装扮其中,近2.7万头奶牛(niu)在棚里悠然(ran)散步,一派(pai)田(tian)园(yuan)牧歌景致。在牧场旁边,数座裸露的巨大(da)沙丘(qiu)提(ti)醒着观光者,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沙漠。

经过7年时(shi)间(jian),沐(mu)沙牧场改(gai)造沙漠近万亩。昔日数十米高的流动沙丘(qiu)经过治理,变身饲草、玉米种植基地,成了“奶牛(niu)乐园(yuan)”。“在沙漠上建牧场,不仅能(neng)治沙,还能(neng)降低奶牛(niu)患病(bing)的风(feng)险。”宁夏中卫市沐(mu)沙畜牧科(ke)技有限公(gong)司董事长杨飞说,沙漠气候(hou)干燥、通风(feng)好,沙子清洁干净,病(bing)虫害少,奶牛(niu)卧在上面特别舒(shu)适。

在沐(mu)沙牧场,“循环经济”是一大(da)特色。奶牛(niu)产生的优质肥料可(ke)以增加土壤养(yang)分(fen),为(wei)原有的沙地铺上一层厚厚的腐殖质。同时(shi),在沙地里拌上粪便发酵加工后的有机肥料,可(ke)以种玉米、牧草,给奶牛(niu)提(ti)供饲料。

“没想到,只需(xu)要用(yong)水加牛(niu)粪,竟然(ran)就能(neng)让沙地变成良田(tian)。”杨飞遥望牧场,下一步,他(ta)打(da)算在牧场的沙丘(qiu)中央造人工湖,并利用(yong)沙丘(qiu)打(da)造滑沙娱乐场地,在牧场中建设旅游基地。“原料—产品(pin)—废物—原料,农业(ye)形(xing)成有机循环,现在还能(neng)发展旅游,利润(run)空间(jian)更大(da)了。”杨飞说。

“以农促林(lin)、以副养(yang)林(lin)、农林(lin)并举、科(ke)学发展”,这样的发展之路,让曾是不毛(mao)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(ye)带,使中卫市北部沙区的近150万亩沙地得到利用(yong)治理,实现了沙漠变绿洲、绿洲变“金山”的转变。

在沙坡头旅游景区,治沙后在绿洲中剩余的巨大(da)沙坡,成为(wei)“滑沙圣地”,吸引了大(da)量游客。沙漠里还建起了一座巨型的五角星建筑(zhu)——沙漠星星酒店。“这里是牛(niu)郎星,这是织女星。你看,牛(niu)郎挑着扁担(dan),两边的小星星是河鼓一和河鼓三,传说中是牛(niu)郎和织女的孩(hai)子。”夜幕降临,沙漠星星酒店万籁俱寂,抬头望天,漫天繁星闪(shan)烁,观星师宋辉峰拿(na)着激光笔(bi),向住客介(jie)绍(shao)天边的星辰(chen)。“腾格里沙漠全年晴(qing)朗(lang)天气超300天,又远(yuan)离城市,周围没有任何光污染,是最理想的观星场所。‘沙漠游’与‘星空游’的结(jie)合,星星酒店如今得到了更多关注,在旅游旺季一房难(nan)求。”宋辉峰说。

“作(zuo)为(wei)建设黄河流域(yu)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(xing)区的‘排头兵(bing)’,中卫将坚定扛(kang)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,坚持(chi)源头防治、系(xi)统施治、长效管治,加快推进环保督察(cha)反馈问题整改(gai),持(chi)续深入打(da)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(zhan),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(chi)续提(ti)升,让中卫天更蓝、地更绿、水更清、城更美。”中卫市委书记、市人大(da)常委会党组书记张利说。(本报记者 李增辉 秦瑞杰(jie))

《 人民日报海外(wai)版 》( 2023年11月30日 第(di) 10 版)

责编:李冉(ran)、张荣耀

? ? ? ? ? ? ? ? ?